移近法:
【目的】
測定眼的全部調節力是否足夠。
【操作準備】
1、操作環境:檢查室充分照明。
2、儀器及物品:多功能試鏡架,遠用試戴片,調節尺、近用視力卡。
3、人員準備:被檢者屈光不正全矯,有老視者需給予正球鏡下加光。
【操作程序】
1、打開調節尺,調整好檢查高度,被檢者額頭頂在額托上,打開近讀燈。
2、將近視力檢測卡置于40cm處,檢查患者的近距離最佳視力,取最佳視力的上一行單個視標置于40cm處。
3、將視標先移近至出現模糊,記錄此時的距離,單位為米,此值的倒數即為調節幅度。
4、計算公式:調節幅度(D)=1/調節距離(m)。
5、測量時,按同樣的步驟分別檢測右眼、左眼、雙眼的調節幅度。
【結果記錄】
調節幅度用Amp表達,記錄具體的調節幅度計算數值,單位為屈光度D。
例如:最近能看清眼前40cm處物體, 調節幅度=1/0.4=2.5D。
【參考正常值】
正常值:最小調節幅度=15-年齡 x 0.25,臨床常以比最小調節幅度低2.00D作為判斷調節不足的參考依據。
【注意事項】
通常移近法調節幅度略大于移遠法調節幅度,可取二者的均值。
移遠法:
【目的】
測定眼的全部調節力是否足夠。
【操作準備】
1、操作環境:檢查室充分照明。
2、儀器及物品:多功能試鏡架,遠用試戴片,調節尺、近用視力卡。
3、人員準備:被檢者屈光不正全矯,有老視者需給予正球鏡下加光。
【操作程序】
1、打開調節尺,調整好檢查高度,被檢者額頭頂在額托上,打開近讀燈。
2、將近視力檢測卡置于40cm處,檢查患者的近距離最佳視力,取最佳視力的上一行單個視標置于40cm處。
3、將視標先移近至出現模糊,再逐漸緩慢遠移,至視標清晰。記錄此時的距離,單位為米,此值的倒數即為調節幅度。
4、計算公式:調節幅度(D)=1/調節距離(m)。
5、測量時,按同樣的步驟分別檢測右眼、左眼、雙眼的調節幅度。
【結果記錄】
調節幅度用Amp表達,記錄具體的調節幅度計算數值,單位為屈光度D。
例如:最近能看清眼前40cm處物體, 調節幅度=1/0.4=2.5D。
【參考正常值】
正常值:最小調節幅度=15-年齡 x 0.25,臨床常以比最小調節幅度低2.00D作為判斷調節不足的參考依據。
【注意事項】
通常移近法調節幅度略大于移遠法調節幅度,可取二者的均值。